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女频小说>大明好汉子> 第十六章 干一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干一票(1 / 2)

成立几个月了,但董家庄民团昨天才开始训练,连续训练一个月应该能出成果。

所以,董遥向佛祖、太上老君、上帝、圣母玛丽亚等神佛祈祷,他求老天保佑倭寇一个月后再进犯董家庄,那个,他希望倭寇不要袭击董家庄。

天黑透后,董遥回到董家庄,没有回家,火把的光照下,他检阅了董家庄民团。

一日二练,董家庄民团二百多人昨天和今天训练二天,训练四次后有了一丢丢效果,他们的纪律性增加了一点。

民团副团长,主管情报工作的董二成给董遥汇报说,昨天一个货郎来董家庄做生意,那个货郎十分可疑!

昨天,董二成亲自跟踪那个货郎。

那个货郎是刘庄的刘老五,昨天晚上半夜,刘老五划着渔船出海,他的目的地应该是芝罘岛。

董二成认为,刘老五是汉奸,是倭寇的探子,他认为倭寇这几天会夜袭董家庄。

指望不上官兵,关键是官兵的战斗力堪忧,董遥不相信官兵,他命令民团全力戒备,他命令董家庄的壮男全力备战。

现在是农闲时节,除了那二百多二三十岁的民团队员以外,董家庄四百多户人家还有四百多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壮男。

倭寇来袭时,那四百多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壮男也要出战。

董家庄周围有城墙,但城墙只有半人高,倭寇能轻松翻过城墙。

扩建,加固城墙来不及了,董遥让民团的团长董铁柱给那四百多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壮男发放钢刀后回家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倭寇敢来,我们董家庄就敢拼命!

董家庄四百多户人都是董遥的佃户,不听指挥,抗击倭寇不拼命的人,董遥会把他赶出董家庄。

董遥让董海平制订了董家庄的村规,抗击敌人的村民有奖励,抗击敌人受伤的村民,董遥负责治疗并优待其亲属。

战死的村民,董遥给其家属发抚血金,并优待其亲属。

没有后顾之忧,董家庄人民才全身心投入到抗击倭寇的伟大事业中。

民团和庄里的壮男都动起来了,也就是说,倭寇要来了,但董家庄人民大都比较兴奋,他们不害怕倭寇。

民心和军心都可用,董遥十分欣慰!

然后,回到家的董遥被董海平当头一棒打晕了。

“八千两银子花完了。”

董海平苦笑了一下:“民团队员都是大肚汉,明天还得去府城买粮食和肉类,官兵大都是五日一练,二少爷,咱们的民团三日一练,哪怕一日一练也行,一日二练太费钱了!”

“主要是买钢刀、火药、铁块等战略物资费钱。”

董遥咬了一下牙,他把剩下的那一千多两银子的银票递给董海平:“董叔,我想办法搞银子,一日二练最少持续一个月,一个月看情况。”

“冒充学政孙大人的幕僚,二少爷骗了一万五千两银子,他的胆子真大,嗯,他有勇有谋。”

董海平偷偷看董遥一眼:“掉进海水中没有死,二少爷像是换了一个人,一万五千两银子几天就花光了,他眼都不眨一下,老爷,二少爷立起来了,你在地下可以瞑目了!”

明天,董家庄和衡王府签订合资研制,销售卷烟的契约。

签过契约后,董遥就能拿到研制卷烟机的首期科研经费了。

事有轻重缓急,董遥决定把科研经费挪用为抗击倭寇的军费。

关键是董遥觉得研制手工卷烟机花不了多少钱。

今天,执行董遥的命令,董海平在人市买了铁匠、木匠、锁匠、鞭炮匠人等二十多个有技术的人。

董家庄的铁匠董铁牛和木匠郑林还有童生董玉林面试那二十多个工匠,只留下五个技术最好的工匠。

董遥家西偏院客厅,晚上八点左右。

董遥宣布,董家庄科研所成立了!

董遥亲自担任董家庄科研所的所长。

童生董玉林任科研所副所长并主持科研所的日常工作。

科研所的科研员包括董家庄的铁匠董铁牛和木匠郑林还有那五个技术最好的工匠。

董遥拿出一包玉溪烟,他给科研所的成员各发了一根烟后,他说了手工卷烟的设想和研究方向。

科研所的成员吸了玉溪烟都是赞不绝口,烟雾缭绕中,董遥说道:“研制出手工卷烟机后,每个人最少奖励一千两银子,骨干人员最少奖励三千两银子,请诸位努力!”

董家庄科研小组暂时在董遥家西偏院工作,把那半包玉溪烟交给董玉林后,董遥回他们家后院洗澡睡觉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科研所的董铁牛等人决定连夜研制手工卷烟机。

把钢刀放到床头,董遥算是枕戈待旦,但这一夜很平静,倭寇没有来。

吃过早饭,董遥让董海平去青州商行登州分行和衡王府签订合资研制,销售卷烟的契约,他找到董海平昨天买的鞭炮工匠包玉山说了没良心炮。

历史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敌人丧胆的武器——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药包抛射器:没良心炮。

“老爷,你说的物件就是大号的二踢脚,小人能做出来。”包玉山大着胆子说道,我需要铁匠配合,三天时间,我应该能做出来。”

“三天,倭寇随时都有可能袭击咱们董家庄,他们今晚偷袭咱们董家庄的可能性很大。”

董遥摇摇头:“三天时间太长,算了,三天就三天,你慢慢做,不要急,晚几天做出来也没事。”

“我觉得林保肯定能做出来,老爷,我有罪……”

三十多岁的包玉山不是鞭炮工匠,他们家是辽东都司海州卫的匠户,他们家世代给官兵打造火绳枪。

大明官兵的火枪枪质量很差,声音大、威力小,并且容易炸膛。所以,大明官兵打仗大都不用火绳枪,火绳枪工匠的日子不好过。

在海州活不下去了,一年前,包玉山带着家人逃出海州卫,他往关内逃。

在路上,他老婆和孩子先后都饿死或病死了,一个多月前,包玉山只身逃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