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武侠修真>剑来> 第863章 春风得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3章 春风得意(1 / 4)

周密似乎早有谋划,除去两人所立渡船依旧毫无变化,可是此外所有天地,连同一条载船的桃叶渡,桃叶渡所在的大泉王朝,桐叶洲,浩然天下,却仿佛化作了一片太虚境地,唯有日月悬空作两盏灯烛,照彻之下,犹如一叶虚舟,两位仙人联袂蹈虚空,一同跨过千秋万古之光阴长河。

一幅幅走马观灯图在渡船变化不定,绽放出光阴画卷独有的七彩琉璃色,映照得对峙两位读书人,熠熠生辉,恍若两尊寂然无心的远古神人。

齐静春站在浮舟一端的船头,环顾四周,看那倏忽出现、蓦然消逝的众多光阴画卷,这位青衫文士,其实生前远游不多,算是文圣一脉嫡传当中,走过山河最少的一个,年少求学,少年治学,后来只是陪着想要转去练剑的师兄左右,一起散心,游历过一趟中土神洲,不过短短数年光阴,其实也未曾去过太多山水形胜之地,再之后便是文脉遭遇浩劫,叛出文圣一脉道统的绣虎崔瀺最终选择宝瓶洲,成为大骊国师,齐静春则看似与之反目成仇,针锋相对,直接带着文圣一脉的两位记名弟子,茅小冬和马瞻,三人一同赶赴宝瓶洲,在大骊王朝京畿之地,开创儒家七十二书院之一的山崖书院,处处事事掣肘崔瀺。在那之后,齐静春又担任骊珠洞天的坐镇圣人一甲子。

周密一样在打量四周,查探一些微妙的大道显化、泄露天机,很快就被周密发现了蛛丝马迹,在那些光阴画卷的间隙,有那星光点点的微妙异象,如烛火飘摇,哪怕灯烛远去,原地却依然有丝丝缕缕的微弱火光残存,最终勾连成一条路线清晰的道路,就像是一条承载光阴流水的河床。若是放在桐叶洲的真实山河当中,这条道路就是起始于扶乩宗,喊天街,桓家飞鹰堡,一路由西及东。北晋国与大泉接壤处,埋河水神庙,桃叶渡,照屏峰,北去天阙峰渡口,由南往北,其中以道观道旧址,作为最重要的中枢渡口。

周密虽说奇怪齐静春为何不做半点遮掩,反正暂时闲来无事,便随口道破天机:“这条陈平安当年走过桐叶洲的路线,就是师兄崔瀺帮你选择的‘船锚’灯火?所以半点不怕我先前在扶摇洲,驾驭光阴长河针对十四境白也的手段?也就是说,如今齐静春心中仅存数念,其中一个大念头,便是你那师弟陈平安?看来你们两人的师弟,也未曾让两位师兄失望,游历途中,有意无意,心念颇重,好似在与某人共游山河。这个最终成为你们文圣一脉关门弟子的读书人,估计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平著述

齐静春浑然不觉,只是在那边打量光阴画卷。

周密不认为是齐静春的手笔,多半还是那头绣虎的谋划,崔瀺行事更加功利。

难怪这个齐静春一现身,就敢将战场选择在桐叶洲,一个已算周密囊中物的大天地,因为退路都已经被师兄崔瀺和师弟陈平安合力铺好了。

这条退路,又像有稚子嬉戏,无意间在地上搁放了两根树枝,人已远走枝留下。

齐静春由着周密施展神通,打杀对方自以为是的三个真相。笑道:“蛮荒天下的文海周密,读书确实不少,三百万卷藏书,大小天地……嗯,万卷楼,天地不过寥寥三百座。”

而在此期间,那部山水游记,其实坏事极多。本该成为崔瀺与周密各展神通的一记共同神仙手,当时周密之所以授意离真,交出此书,让困居一地无聊至极的陈平安借阅一番,因为周密觉得会是个打破僵局的契机所在,最少会让陈平安心境出现涟漪,不曾想反而使得陈平安道心更加坚韧,好像只不过翻书一遍,就立即察觉到了绣虎崔瀺的用心。

以静字凝神,以春风翻书。

“远古时代总计十人,其中陈清都,观照,龙君三人活命最久,各自都被我有幸亲眼见过出剑。后世剑修剑客十人,依旧无高下之分,各有各的纯粹和风流,白玉京余斗,最得意白也,敢去天外更敢死的龙虎山祖师赵玄素,如今敢来桐叶洲的当代大天师赵天籁,舍得借剑给人的大玄都观孙怀中,独自游历蛮荒天下的年轻董三更,差点就要跟老瞎子问剑分生死的陈熙,大髯豪侠刘叉,最不像亚圣一脉读书人的阿良,还有出身你们文圣一脉的左右。”

齐静春一笑置之,先抬袖一档,将那周密心相大日遮掩,我不见,天地便无。身为这方天地主人的周密你说了都不算。

周密突然心弦紧绷,二话不说,首次全力施展神通,三百六十五座气府,皆有以蛮荒天下大妖、剑气长城剑修、神灵余孽转世,悉数被周密炼化为本命物,负责坐镇各大人身洞天福地之中。

“那我就听命古人,敕令鬼神磨山崖。”

崔瀺年轻时代师授业,曾经有一语,他说一个真正的强国,是在太平盛世,有侵略别国的实力,却选择相安无事,是一国之内,耕读传家,人心凝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为卯榫,是每个远游人与家乡人从未人心疏远,是让更多不曾读过圣贤书的人,都在做那不知书也达理的事。

这座一望无垠的无涯书海,看似完整如一,实则纵横交错,而且不少大小天地都玄妙重叠,错落有致,在这座大天地当中,连光阴长河都不复存在,只是失去两道既是天地禁制又是十四境修士的“障眼法”后,就出现了一座本来被周密藏藏掖掖的阁楼,接天通地,正是周密心中的根本大道之一,阁楼分三层,分别有三人坐镇其中,一个形销骨立的青衫白骨读书人,是失意贾生的心境显化,一位相貌清癯腰系竹笛的老者,正是切韵传道之人“陆法言”的形容,寓意着文海周密在蛮荒天下的新身份,最高处,顶楼是一个约莫弱冠之龄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