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唐一根棍> 第400章 名声在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名声在外(1 / 2)

万景楼最豪华的包房全在四楼,这里一般只接待三品大员。

若当晚没有三品大员来,宁可空着也不会开。

他们仨被吕荣娘子带进四楼最靠里的一间包房。

这里面的装潢只能用奢华来形容。

屋子四角摆放着一人多高的青铜鎏金十二连枝繁华灯,每朵繁花中间是油灯。

火光一点点跳跃,如梦如幻。

全部点燃后,十二枝上百多盏灯同时亮起,如繁华绽放,金枝秀华,交错生辉。

用火树银花形容绝对不夸张。

除了四角的繁华灯,每个食桌两侧各有一个半人多高的楼阁图灯。

楼阁外围雕刻精巧,图上绘得四季美人惟妙惟肖。

屋顶上方还垂下来六盏螭龙吊灯。

这个包房太大,他们人太少,本来有些空。

但大大小小数百只同时点燃的灯盏将宽阔的屋子照得熠熠生辉,像是被温暖填满。

明亮的灯光让刘异能看清墙壁四周的雕花,也能看清每桌席位后面绣屏上的图画。

刘异打量一圈,从家具到插花,从布景到熏香,这个房间确实处处精致。

这里是招待大宴的,屋里桌子都是矮几,而且是分开的。

刘异不太喜欢分席宴客的形式,他们仨最后一起坐到侧面相邻的两张桌。

刘异本想跟郑就他们坐一起,但吕艳娘和荣巧蕊坚持要坐到他身旁,一左一右伺候。

坐下来后,两位娘子断断续续讲述她们来到长安后的故事。

她俩凭借刘异分别时赠送的四十首歌迅速在长安蹿红,并很快成为万景楼的头牌。

万景楼不仅是大唐最大的舞台,还是最着名的歌舞团,有超过五十年历史。

万景楼诞生过许多传奇艺人,比如刘采春、米嘉荣等。

世人都说刘采春拥有春夜莺般的嗓子,元稹在《赠刘采春》诗中曾描绘她“更有恼人肠断处 ,选词能唱望夫歌”。

这位唐代邓丽君曾极负盛名,嫁人后离开万景楼在江南一带继续演出。

米嘉荣是西域米国人,她当年就是在万景楼结识了刘禹锡。

两人时常在一起交流艺术,共同探讨出一种融合民歌的独特诗体——竹枝词。

像世人熟知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种文体不仅风靡全国,对后世也影响至深。

米嘉荣后来入宫还成为朝廷供奉(首席乐官),在宪宗、穆宗、敬宗三代皆享有盛名。

如今万景楼的头牌就是吕艳娘和荣巧蕊。

她们现在改了名字,叫吕忆刘、荣思异。

“难怪刚才婢女惊讶我竟知道你们本名,原来你俩现在用艺名了。”

“我们姊妹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思念恩公刘异你啊。”

“啊?”

刘异汗。

他才发现,这种报恩方式太雷人了。

早知道当年答应她俩供奉长生牌位了。

吕艳娘:“乐籍素来低贱,地位也就比奴婢好些,但能做到万景楼头牌意义非凡,我们如今出入哪里都受人敬重。”

荣巧蕊:“老板人很宽厚公道,他只要固定抽佣,余下的钱都给我们。”

吕艳娘:“这几年我们积攒了一些钱,还在旁边的宣阳坊置了宅子,如今的生活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

刘异点头赞同,看来确实没少赚。

据说白居士到五十岁才在长安买得起房子,混得还不如这俩歌伎。

看来任何时代爱豆的收入都比较可观,赚死工资的公务员也就just soso了。

荣巧蕊:“我们能有今天,全赖郎君当日点拨教诲,我姊妹二人感激莫名。”

随着吕荣娘子在长安名声大噪,曾经点拨过她俩的巩县才子刘异也渐渐被人们所知。

许多人开始对这位点石成金的高人好奇。

一位文才不输李杜,乐才不输李龟年的天才,谁人不想认识?

甚至有人专门跑去巩县寻找过刘异刘才子,最后一无所获。

这就更增添了高人的神秘色彩。

乐坛和文坛都有关于这位神秘才子的传说,只是没人对号入座过。

更不曾将他与令人闻风丧胆的千古恶联系到一起。

这时包厢的门从外面打开,陆陆续续进来十几个端着菜肴的漂亮姑娘。

蓉巧蕊娇嗔:“哎呀,你们怎么抢了婢女的活干?”

敢情进来送菜的这些姑娘全都是万景楼的一线艺人。

一个脸带小酒窝的少女回道:

“荣阿姊这么久了也不唤我们进来,我们怕你不打算将刘郎君介绍给我们认识,便不请自来了。”

一个长相妩媚的女子笑呵呵看着刘异评价:

“女娲娘娘还真是偏心,不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