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第131章 太傅要见王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太傅要见王伦(1 / 2)

“你说那廖良的娘子害的是很重的外伤?”

此刻,梁府的1位贵人诧异地和那名胡太医交谈,后者正毕恭毕敬地把今日下午诊到的情形详述了1遍。

“小人确认无误。苏老先生在旁,小人故未声张,只请太傅知晓。”

那贵人赞许地道:“你做得对。此事便不许再提,咱家自有分寸。”

后院,苏过正亲笔在1幅宣纸上写着什么,但见妙笔生花,极为舒心。他的父亲苏轼与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家3绝”,北宋4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却是排在第1名。蔡京虽然贵为太师,也只得心甘情愿居于末位。

“‘梅须逊雪3分白,雪却输梅1段香’。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独偶得。啧啧,绝了!”

他写满3页纸后,置笔端详片刻,不住摇摇,似乎回味无穷。

“贤弟近来好安乐!”身后1声尖细的声音,让苏过吃了1惊。回头见了那贵人,便向旁边磨墨的小厮发作道:“太傅进来,为何不早报?”

徽宗朝,做太傅的又在梁府,只能是梁师成了。

徽宗朝最大的太监头子!

梁师成宽和地1笑,道:“是咱家让常安不要讲的。晚间无事,便和贤弟逗个闷子,贤弟莫要怪他,呵呵!”

苏过赶紧让其坐下,奉茶已毕,边和他言道:“好教太傅得知,那位做了两首《雪梅》和1首《卜算子》的年轻人,苏某已经找到。你道他在哪里?却是被开封府的人污为京中刺杀案的凶手关在死牢!

好巧不巧的,经办此事的子虚兄去探问情况,正值廖良的手下越狱被开封府的人围困。生死关头,得亏子虚兄冒险把人捞了出来,不然的话,廖秀才今番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未知之数!

不过此事可能得罪了开封府和蔡太师1家,苏某正想着等太傅回来和你陈说厉害,并商量个保全之法!若是因此事太傅和蔡太师交恶,可不是苏某好心办了坏事?!”

梁师成笑笑,摆了摆手道:“咱家和贤弟什么关系?且别再‘太傅’的叫了,那样太过生分!”

苏过逊谢了,却只听听。这位权倾天下的梁太傅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但如果你赶蛇随影上真的这么应了,那便是不识好歹了。怎么说,自己只是1个不入流的知县,和其身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若不是父辈的缘分,哪有自己高攀的份。

虽说自己从未上赶着求其帮助,但对方却念着这份情义,每次自己入京都被逼着入住梁家,以半个主人相待。这是个幸福的烦恼,当朝“隐相”爱屋及乌,谁敢对他无礼?苏过1介文人俨然成了东京人最不敢惹的存在。

所以哪怕天下人都恨其入骨,苏过自己却得念着他的好。

梁师成继续道:“至于这个秀才身上的事,却无妨。此事咱家也听说了1些,开封府做事本来便有些不妥----哪有平白污人为贼的道理?这廖良还是个读书人!而且刺杀案何等重大,这岂不是把好人往死里陷害?

便是蔡京那边,咱家也派人和其说了。诬陷了廖良事小,放跑了真正的凶手才是大事!蔡京不是不知轻重的人,至于开封府那边,盛章能出任开封府尹,咱家也是出了大力的,他敢反了不成?

咱家只是担心,这姓廖的秀才,果真是个能顶事的?”

苏过便指着他写的3幅字,自信满满地道:“苏某至京之后,也和几位故友有过交流。他们都是文坛上的巨擘,1见这3幅诗词便惊人天人,断言立意和境界不输前代名家作者。当初苏某可是亲眼瞧见,廖秀才片刻之间便做了这3首旷世之作----只此3首,便足以傲视当今文坛了!

而且他的诗词偏豪放1脉,和美成先生的婉约1系大有不同,可谓各放异彩。但以某度之,论立意和境界,美成先生当逊色1分。其实不管怎么说,各有千秋这1评价断不虚的。”

他说的美成先生,王伦在旁边也不见得知道是谁。但如果提到周邦彦,后者肯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自己“作”的诗词能与周邦彦相提并论,别人可能认为是褒奖之词,对王伦来说倒没什么波澜。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徽宗时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也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至于文学史上把他归于宋词的第3个里程碑,王伦其实是不怎么同意的。

想想宋词4个里程碑的另3个:柳永、苏轼、辛弃疾,哪1个都是名至实归。

柳永,评价颇高:精通音律,善于吸取民间词的精华,所作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擅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为中国大量制作慢词的第1人。其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还是第1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被后人尊称为“曲祖”。

苏轼便不用说了,文、诗、词、画、书都是同时代的侥侥者,其开创了豪放词派更是把宋词带到了1个新高度,这种开宗立派的影响,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都不为过。

辛弃疾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大家,和苏轼并称“苏辛”,但苏轼的词风偏于潇洒旷达,辛弃疾的偏慷慨、激昂,或是悲愤,都是王伦的最爱。

至于周邦彦,来自后世的王伦总觉得其名不负其实。

陈郁称他为“2百年来以乐府独步”,清代的常州词派奉其为词之“集大成者”,近代学者王国维也把周邦彦比作“词中老杜”。

凭心而论,周邦彦的词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