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节(1 / 3)

●毛泽东要到密西西比河击游泳,要看艾森豪威尔总统打高尔夫球,再去医院探望一下杜勒斯先生。

六月的武汉,已经热的难耐了,下半夜才凉下来。东湖旁一个静谧的别墅的一间卧室里,在柔和的床头灯下,有一个人靠着高垫的枕头,半躺在床上把卷夜读。这是一本线装书,当他读到魏以四十余万兵马据城死守,陈庆之以精兵三千大破之,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忍不住执卷下床站了起身,在屋里踱了两圈,走到窗前站着。扔掉烟头,又点了一支烟吸着,遥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他身材高大,魁梧,只是背有一点驼了。

他就是毛泽东。

北边的大国大兵压境,发射架上的导弹,瞄准着我国境内的要地,咄咄逼人呵!每当在这种时候,他都爱读史。这个晚上,他读的是二十四史。

这是他平生最爱读的一部书。这个版本还是刚打进京城没几年的时候购得的,是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读起来舒畅悦目,这是他盼之已久的一部书,几乎每年都要花时间读它。每次外出巡视,他所带的一大堆书中,都有这套书。他已经在许多册列传、纪的封面,用他那雄浑苍遒的笔迹标出传、纪的人名,书中大都作了圈点断句,有的封面的天头上还画着几个圈圈的标记。有的还有圈点勾画。还有的地方,他还细心地改正了版本中的错字。

这天晚上,他读的是二十四史第六十一卷的列传第五十一《南史·陈庆之传》。陈庆之是梁武帝时名将,受封武威将军,对魏作战,陈庆之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曾在半年之内,鏖战数十百次。魏以七万人分筑九垒抗拒,陈庆之半天之内攻下三垒,魏败退。又在十四天内连克三十二城,作战四十七次。书中对其作战过程有较详细的记载。从一千多年前叱咤风云鏖战疆场的陈庆之,联想到自己的一生经历过的无数惊心动魄、威武雄壮、艰辛卓绝的战争场面;他忍不住从窗前走至书桌边坐下,执笔在书的天头上写了“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兴奋之中,他又联想起当前的现实来。他刚得到报告,五月底、六月上旬,苏联军队又在新疆边境挑衅,引起了流血的冲突,外电又报道,苏联军队在漫长的中苏边境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勃列日涅夫于六月八日在莫斯科的国际共产党会议上谴责了毛泽东,并且鼓吹建立针对中国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还有消息说,有苏联人在某种外交场合试图与台湾接触;还有苏联外交官暗示,苏联避免恶化同美国的关系,便于孤立中国……

形势当然是严峻的。

不久前。珍宝岛的战斗打起来后,他曾经同意周恩来的提议,让陈毅、叶剑英、徐向前与聂荣臻四个老帅,每星期六在中南海紫光阁五承殿开一次国际形势座谈会,将意见上报中央供决策参考。在三月份的报告中,四个老帅对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苏联会不会大打的分析,吸引了他的注意。四个老帅认为,苏联在边境搞点紧张局势、制造点冲突是可能的,但是要跟中国大打,目前还不可能。老帅们的理由是去年苏联入侵捷克,就动员了二十多个师五十万军队。目前苏联在我边境有四十个师号称陈兵百万。真要进犯中国打大仗,至少要有一百多个师约三百万兵力。这又谈何容易?!

中苏两国,同以马克思为老祖宗,为什么要刀兵相见?这绝对是马克思老祖宗没有预见到的。他却很清楚,中苏两党的分歧,由来已久。

他知道,斯大林一直不相信他,把他当作“农民领袖”,从抗战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人会夺取胜利,而讨好蒋介石。抗战时期,为了苏联本身的战略需要,斯大林只援助蒋介石,而拒绝缓助中国共产党,不考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斯大林认为,在中国,只有国民党有力量,它又能得到英美两大盟国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共产党人在贫瘠的西北黄土高原上艰苦抗战,正需要援助的时候,斯大林担心援助它会引起蒋介石和英美盟国的不满。“西安事变”发生后,苏联竟认为张学良是在“帮助瓦解中国并制造混乱”,苏联《消息报》还发了社论谴责张学良。斯大林还通过共产国际和王明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放弃独立发展,放弃争取领导权的斗争原则。他早就在党内讲过,抗战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政治、军事形势都很好,正准备南下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斯大林对此有看法,一九四八年五月,派米高扬来到西柏坡,要求我们“停止内战”,搞“南北朝”,南北分治。南京解放前夕,苏联同国民党政府仍保持着外交关系。蒋介石在南京呆不住了,迁都广州,苏联大使罗申奉命随同蒋介石政府迁馆到广州;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未走,留在南京观察形势发展。苏联的作法同他们对当时的整个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关。苏联担心中国内战会打乱雅尔塔会谈划定的势力范围,导致美国卷入,危及苏联利益。斯大林也害怕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斯大林的总出发点是要从战略上稳住美国,赢得和平建设的时间。苏联对我们能否解放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持悲观态度。当时,我们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是否能解放全中国的看法同苏联是有分歧的。当然,我们打赢了,苏联背靠新中国还是高兴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