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节(1 / 4)

●毛泽东和尼克松的历史性会晤,在幽默、戏谑与玩笑的气氛中进行;毛泽东诙谐随意地驾驭着整个会晤。

毛泽东和尼克松。

一个是最革命的左派,一个是最反动的右派;

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导师,一个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

他们曾经用极端的语言,相互敌视,相互对骂。隔绝对峙了二十多年互不来往。他们的意识形态是相互对立的,他们的思想信仰是备不相容的,他们的价值观念是绝不一致的,他们的文化背景是各不相同的。

毛泽东和尼克松走到一起来了,这就说明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说明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开放,理解,沟通,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高级种经活动区别于动物的人类应该不断地比以前理智,尽管地球上不同的果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人群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造成的十分深刻的信仰冲突和思想鸿沟,但是,历史也证明了,目前和将来谁也不能用战争消灭谁,给别人掘墓也要毁坏自己生存的家园。自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的世界是宇宙。尽管人类还存在着敌视和对抗,但是一种生存的全球观念会使不同信仰的人们意识到,失去理智的疯狂会毁坏人类共同生存的这个球体。

以今天的现代意识来重新审视十五年前毛泽东和尼克松走到一块来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就会认识到这是一个超世纪的事件。尽管毛泽东和尼克松这两位先驱者,以惊人的胆略打开冰冻二十多年之久的中美关系之门,离不开当时历史的因素。但是,毛泽东和尼克松会晤打开中美关系之门的事件,随着岁月的流逝,益发显示出其所包含的意义与价值,已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意识形态,超出了当时历史与现实因素的一般含义。就是今天,我们也难说清楚它的深远意义。

高级红旗轿车穿过西长安街,驶进有两个解敌军士兵站岗的新华门,绕过红墙,经过安静无人的甬道,驶至丰泽园。尼克松与基辛格在周思来的陪同下走进这个四合院,穿过一条宽的过道,绕过一张乒乓球桌,进入了毛主席的书房。

基辛格对毛主席书房的描述,要比斯诺更为细致:

……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

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书,这房间

看上去更象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象是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房间

的一个角落里摆有一张简易的木床。我们第一眼

看见的是一排摆成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

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

更换不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每两张沙发之间

有一张铺着白布的V字形茶几,正好填补两张沙

发扶手间的三角形空隙。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

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茶杯的地方。沙发

的后面有两盏落地灯,圆形的灯罩大得出奇。在毛

泽东座位的右前方是一个痰盂。来访者一进入房

间,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在我最后两次见他

时,他需要两个护理人员搀扶,但他总是要站起来

欢迎客人的。

毛泽东站起来,微笑着望着尼克松,眼光锐利,神态略带嘲讽。他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他并不避讳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

他患了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经常喘息,咳嗽,吐痰,所以他的脚边摆着大痰盂。他的病是他长期大量吸烟所致。他曾经遵医嘱努力戒烟,但是戒不掉。

他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来自两个世界的头面人物紧紧地握手了。尼克松将左手也搭了上去握着。毛主席也将左手搭上去握着。俩人都笑了,两个人的四只手相叠在一起握了好一会,大大超过了正常礼节的握手时间。是不是他俩都想将二十多年由于相互敌视而失去的握手机会都弥补回来呢?

毛主席也和基辛格握手,上下打量着基辛格,还用下颏点了点头,说:“哦,你就是那个有名的博士基辛格。”

基辛格笑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主席。”

基辛格感觉到,除了戴高乐以外,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象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成了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这个身旁有一名女护士协助他站稳的高大魁梧的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力量和权力的巨大作用的见证。

毛泽东很随便地谈起话来。他对尼克松说:

“你认为我是可以同你谈哲学的人么?哲学可是个难题呀。”他开玩笑地摆了摆手,把脸转向基辛格,“对这个难题,我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可讲,可能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一谈。”

尼克松对于这次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会见,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有生动而详细的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