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节(1 / 2)

●周恩来亲自过问两名美国旅游者

误入广东海域事件

七月的北京,五点来钟,天已经大亮了。中南海西花厅四周的松柏上已有鸟雀在啁啾。周恩来这才离开办公室。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平端起两只胳膊,做了两下扩胸的动作。这年是一九六九年,他已经七十一岁了,还两肩齐平,脊梁挺直,保持着特有的风度。只是长年的劳累已经在损害着他的身体,尤其是近两年,他体重在减轻,身子更瘦削,原来饱满而略显方形的下颏已变得尖削了。此时,他神态已经十分疲惫。他服了安眠药。安眼药的剂量已经加大了。要不然,他睡不着觉。使他忧心的事太多了。尤其是上个月九日贺龙去世的消息,猛地使他的心象铅块似地往下坠。他曾调来贺龙的病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这是一颗蒋介石悬赏十万块大洋要买的头颅呵!他曾问过自己的保健医生卞大夫。卞大夫说,尽管我国医学界对糖尿病还缺乏认识、还没有特别奏效的医疗手段;但是,贺老总是送进三O一医院不到六小时死去的;既然血糖那么高,患者又病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早住院治疗呢?

安眠药起了作用。他睡着了。不一会,就发出了均匀而轻轻的鼻息声。

八点刚过,周恩来只睡了两个多小时,就被值班秘书催醒了。不催醒他,是要受到他严厉批评的。他动作迅速地起了床,穿着毛巾睡衣来到卫生间。这个卫生间,被国务院的部长们与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为周总理的“第一办公室”。许多急件急电在这儿批阅;当天报纸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及新华社的《参考资料》,周恩来也在这儿过目……

一份急电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这是公安部转来广东省公安厅的急电。昨天,也就是七月十六日,在临近香港的海面,抓到了乘游艇冲进我们领海的两个美国人。周恩来立即吩咐秘书,上午十点召集公安部、外交部的负责人来开会。

当天报刊的重大新闻:美国在肯尼迪角发射了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人类将在月球踏上第一个脚印;尼克松总统将于本月下旬从太平洋开始他的环球旅行,将在访问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六国之后,访问罗马尼亚;……秘书在参考资料上刊载的一则合众国际社记者特勒从伦敦发出的报道上,用红铅笔划了好些杠杠。被划上红杠杠的文字说:

从共产党重要前哨传到这里的外交方面的消

息昨天说,中苏紧张局势可能很容易瀑发成重大

的边境冲突,但是全面战争极少可能发生。据说,

北京和莫斯科的紧张局势正在向极危险的程度发

展。

伦敦外交界的消息说,据了解莫斯科政界和

军界之中的一些人士正在悄悄地主张对中国实行

先发制人的打击。

这些消息说,但是克里姆林宫居于负责的领

导地位的人已拒绝采取这种行动,因为除非莫斯

科使用核武器从而无可挽回地毁掉自己在全世界

的声名,否则这种行动将会把苏联拖入一场可能

无法自拔的游击战中去。

周恩来盯着这则报道,眼睛又扫了一遍。他记得是上个月澳大利亚的报纸最先透露出这种消息,苏联的不是职位很高的驻外武官在某种外交场合向美国同行转弯抹角地试探:要是苏联对中国的罗布泊使用原子弹的话,美国会采取什么态度。周思来觉得,不能因为西方报纸有这种报道,就完全相信;可是,他是相信在三月份中苏军队在珍宝岛交火的事件发生之后,苏联至少是很想咬中国一口的。尽管当时对于苏联试探美国的态度,还没有更直接的材料;但是,这不是笑话,在外交场合没有一句话是无所谓地谈出来的。

珍宝岛事件以来的中苏关系,确实是压在周恩来总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一九六六年以前,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还没有导致两国军队交火。我国刚解放时,中苏边境是“有兵无防”。到六十年代初,是“有兵少防”。中苏边境长达一万二干多华里,四千多英里,当时苏军只有十二个师。大师两万,小师一万五,确实没有多少兵可防。到了一九六九年夏天,苏联在中苏边界驻军至少五十个师。新闻报导说的“陈兵百万,大兵压境”,绝非是形容词。

从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开始,到七月,从东面的乌苏里江、黑龙江到西面的新疆,可以说充满了火药味,每十多天,几乎就会发生一次边界冲突,局势非常紧张。苏联至少有一部分实权人士在考虑对中国进行轰炸,或是外科手术似的打击。

周恩来看罢报纸,洗漱完,只喝了一碗豆浆,连碟子上松软的馒头也没有动。

美国总统尼克松不会不利用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罗杰斯国务卿已经不止一次地在讲话中“呼吁中美恢复会谈”,宣布“美国不是要改变对大陆中共的政策,而是要改变中美两国的关系,在某个时候我们即使单方面的采取措施,我们也将努力……”周恩来很欣赏曾经担任过美联社驻莫斯科记者的索尔兹伯里在《纽约时报》上所发的文章。索尔兹伯里说:“……在中苏冲突中,给尼克松一个大好的机会——使他能成为象样的历史人物的机会;当然,也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